Published inTaipei Ethereum Meetup在不同鏈佈署相同合約到相同地址:Nick’s Method 介紹與比較最近因緣際會下看到 ERC-6551 提到 Nick’s Factory,好奇地去了解一下這是什麼魔法,發現了古老(?)而有趣的 Nick’s Method。這是一個可以在無信任的條件下,在特定地址上執行特定交易的方法(即便你和所有人都不知道密鑰)。在這篇文章中,我想介紹…Nov 8, 2024Nov 8, 2024
在國外居住時經中國轉機他國,申請旅行證經驗分享台灣人可能不少都知道台胞證的存在,但台胞證無法在國外申請,此時可以申請旅行證替代。這篇文章分享居住在日本石川到名古屋領事館的申請過程與使用體驗(?)。Dec 20, 2023Dec 20, 2023
Published inTaipei Ethereum MeetupEIP-1014 產生可控的智能合約地址先前在 Solidity Taiwan 讀書會 群中看到一個討論,裡面應該是一個套利機器人,打開他的合約會發現 Contract 標記著 Reinit,大致上意思是在相同地址上曾經 Self Destruct 後又佈署新的 Byte Code。這其中就用到了 Vitalik…Apr 23, 20211Apr 23, 20211
成敗的關鍵不是努力--《零錯誤》有些人每天花費了許多時間在工作、在讀書、在努力的讓自己成長,但是卻有一部分人卻無法藉此成功。或許運氣在這之間扮演了某種角色,但難道我們就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嗎?零錯誤思維認為不盡然如此,在努力之外,更該被關注的是減少錯誤。Apr 30, 2020Apr 30, 2020
20 小時真能學會所有事?--《學得快才會想學!》有次在 YouTube 上耍廢的時候,偶然點入了一個 TED 影片,是喬許.考夫曼的《只要 20 小時就能學會任何事》。做為一個以自學為信仰(?)的人,對這種事情實在感到好奇,20…Mar 19, 2020Mar 19, 2020
為什麼他不知道他是混蛋?--《深度洞察力》「他們如果了解我,就不會再這麼說了。」也許你曾聽過這類話,又或許自己就是這麼覺得。為什麼人會在遇到別人的反饋時,不但不求改進,反而試圖找藉口逃避或回擊呢?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別人不懂自己呢?這些問題,或許可以從洞察力的角度說起。Mar 13, 2020Mar 13, 2020
〈貧窮人的台北〉觀展錄在某天滑 Instagram 時,〈貧窮人的台北〉出現在廣告中,單位是窮學盟(向貧窮者學習行動聯盟)。最近又再次看到廣告,就買了票,找了人去了。很慶幸有找人,不然看那些故事真是會心累…Oct 26, 2019Oct 26, 2019
《少,但是更好》:你是沒選擇,還是放棄選擇?最近發覺自己快喘不過氣,有太多事情需要去做。思考後覺得是因為自己的行動圈太大,同時有個朋友提到了一本我放在書單中許久的書《少,但是更好》。就立馬去圖書館借來看,真的說中許多,也受到許多提醒。Sep 27, 2019Sep 27, 2019
《失控的進步》:火車、恐龍、紙牌屋一次獵殺一頭長毛象到一次獵殺兩頭長毛象是進步;但一次獵殺兩百頭長毛象時,就是進步過了頭。科技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是否也正在推落第兩百頭長毛象呢?Sep 4, 2019Sep 4, 2019
Published inALYSIDA鏈社群專欄為什麼 Vitalik Buterin 認為以太坊和 DeFi 將帶來金融革命?(繁中翻譯)Vitalik Buterin 認為金融可能會是第一個因為區塊鏈而有大幅度改變的領域。而DeFi(去中心化金融;如 MakerDAO、Augur、Uniswap、Etherisc 這些專案)很有可能改變目前金融業的低效率問題。Aug 29, 2019Aug 29, 2019